南涧县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

南涧县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

E-Commerc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Nanjian County

电商扶贫

  • 扶贫动态

  • 示范企业

  • 扶贫示范户

  • 扶贫品牌

  • 扶贫产品

  • 扶贫案例

  • 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商扶贫>> 扶贫案例

    扶贫案例

    文化扶贫在彝乡

    更新时间:2019年11月26日浏览次数:303来源:后台管理员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南涧县是中国民间艺术跳菜之乡,集“高寒、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彝族自治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国土面积1738.8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3%,是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73个重点扶持县和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该县县委、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扶贫工作,在文化、体育和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方面成效显著。

    抓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为拓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空间,南涧全县所有乡镇、村建成农家书屋、广播室、村文化活动室和电子阅览室等文化资源,严格按照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建设标准督促各乡(镇)对精准扶贫村的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进行逐一摸排,按时间进度完成达标提升工作,及时做好“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村文化互动室器材的配送和有效管理使用。积极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广场。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都建成1个以上文体广场(配备一定的文化活动器材),仅2016年,就建成农村标准篮球场35块,配发农村体育器材篮球架61套,健身路径21套,悬浮式拼装地板1副。每个村至少有一块村级篮球场,部分贫困村还建成灯光球场,确保有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分步骤实施中央、省州县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不断提高贫困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服务保障水平。全县所有行政村、自然村都通了广播电视,达到了100%,达到了贫困退出要求。从2016年起,开始实施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建设工程,此工程主要由县委宣传部负责实施,由县文体广电局负责文化、体育和广电设备的配发。到目前为止,全县81个村文化中心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七个一”的标准——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和一套体育器材建设。随着中心的建成,文体广电设备也已陆续配发到位。

    实施公益文化活动工程

    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组织文化惠民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大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充实群众的生活时间和心灵空间。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形式,保证贫困村每年一场次公益性文艺演出70余场次。县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利用流动图书车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书下乡服务,每个贫困村每年送图书下乡服务一次,图书种类不少于60种。县图书馆在拥翠、南涧等一些自然村设立流动图书室7个。利用“2131”电影放映队,为群众放映科技、法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内容的数字资源和爱国影片、科教片。结合贫困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利用互联网为本村群众下载发送科学种植养殖资料等,全县6支数字电影放映队在农村放映近千场公益电影。传承传统优势和特色文化项目,利用乡村舞台和农村文体活动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特色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贫困村民间文艺宣传队才艺集中展示,全力推广大众健身广场舞。按照中央和省州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南涧县广播电视台将连续3年开展“脱贫攻坚乡村行”专题采访报道活动,组织全台记者、全县电视新闻通讯员深入到脱贫攻坚一线,采写深度专题报道,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宣传报道我县精准扶贫、努力脱贫的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及时反映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成效,加大对全县建档立卡的42个贫困村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宣传力度,做到每期至少1条消息,每周1次深度报道,实现新闻宣传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覆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着力培育一批播撒现代文明、弘扬和传承先进文化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文化水平,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按照“有则优、无则立”的原则,每个贫困村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村级民间文化社团,并安排农村文化能人担任民间文化表演社团的联络员,积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对已创办成型的贫困村民间文化社团加大指导培训力度,帮助完善软硬件建设,提高质量和水平。对已具备条件还没有创办民间文化社团的贫困村,引导和鼓励贫困村群众积极创建民间自办文化社团。为每个贫困村培养至少1名文艺骨干分子。充分发挥文艺骨干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对每个村的文艺骨干每年培训一次。组织县文化馆、县民族文化工作队与贫困村民间文艺宣传队结成帮扶对子,深入贫困乡村进行文艺演出和文化培训,重点对贫困村文化骨干、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和民间艺人进行业务辅导。加大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依托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对每个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每年开展一次业务培训。进一步挖掘、梳理脱贫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申报国家级和省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开展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人队伍培育,鼓励支持代表性传承人从贫困村知识青年中授徒传艺。依托国家“三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人才专项计划,选拔“三区”文化人才对贫困村乡土文化能人组织培训,提高乡土文化能人服务基层群众的水平。

    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程

    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根本要靠发展产业、实现就业。按照《南涧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一主带三副、六区连一环”的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做好无量山一谷两园(樱花谷、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华庆茶庄园)、西山跳菜村、罗伯克-凤凰山万亩生态茶园和小湾水电站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工程,鼓励村民以民族餐饮文化为依托,以生态休闲旅游为重点,以农家院落和农家特色为主要载体,引导扶持项目村群众积极发展“农家乐产业”促农增收。在“一谷两园”景区建设内容为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德安柏油公路、樱花谷3号景区柏油公路、樱花谷1号门景系统、樱花谷2号门景系统,游客服务中心装修、步行游道、停车休息点、休息服务点、全景观景台、日出摄影台、标识标牌建设;临时停车泊位建设及1号景区游行步道提升改造、樱花谷2号景区旅游厕所提升改造、樱花谷电线线路改迁及大功率WiFi基站建设。同时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逐步把特色旅游,乡村旅游做出来,近待南涧人,远迎天下客。抓住山花村毗邻樱花谷景区的优势,抓好特色旅游村打造及对外宣传工作,让游客留得下来。离樱花谷景区较远的农户则根据自家实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大力种植泡核桃,生姜等经济作物。据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核查认定,南涧县2018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计81家,有87支跳菜队活跃在南涧农村,为举办婚宴、寿宴及周岁宴等喜宴的人家跳菜助兴。部分跳菜队,还经常应邀到昆明、下关及周边县市,甚至到缅甸等周边国家开展演出。跳菜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跳菜演艺活动的开展,也为南涧文化产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使农村跳菜演出团体和农民跳菜艺人增加了收入。据调查,县内跳菜队员约700人,每年平均演出30余场次,队员每场收入200元,年收入约7000元。

    完善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自扶贫工作以来,南涧县的81个村(居)委会,已经有79个村委会建成农家书屋,2个居委会设立图书室。经过整改完善,农家书屋的管理和服务,已经按照大理州新闻出版版权局的要求有了较大改善,基本做到了正常开放,制度、牌匾、公示等完善并上墙,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广大群众提供了阅读服务。该县的农家书屋于2009年启动建设,2009年建成25家,2010年建成12家,2011年建成43家,于2011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出版物配送工作,全县79个农家书屋全部建设完成。另有南涧街社区图书室2011年建成,涧河社区图书室由县妇联配送图书于2017年建成。目前,各农家书屋管理员由村“两委”(村党总支委员会和村委会)根据需要确定,均为兼职管理员,人员补助由县级或乡镇负责。管理员一般为大学生村官或村委会副主任(文书),部分村委会则由村委会其他干部兼任农家书屋管理员。该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农家书屋,实施“互联网+书屋”模式,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手段,拓宽农家书屋传播渠道,推动农家书屋向家庭、向个人需求延伸,多数农家书屋都设置了网络广播电视、wifi上网、互联网上网等服务。一是开展青少年阅读服务。在寒暑假期间,尽量延长书屋开放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假期阅读服务。在抓好阅读服务的同时,县文体广电局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了“我的书屋我的梦”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共收到各学校评选上报的阅读征文95篇,通过评选,对小学组和初中组各6名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其中一等奖4名推荐上级表彰。二是为返乡务工人员提供服务。春节和火把节等节日期间,县内回乡休假的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各农家书屋,均根据当地实际,吸引返乡农民工到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活动。


    主办单位:南涧县商务局|承办单位:南涧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运营单位:无量山清控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南涧彝族自治县定边路历史文化古街区A座南涧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咨询电话:0872-8769919|电子邮箱:qingkongyoupin@163.c|技术支持:大理乡土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滇ICP备05001542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29号